一、工作背景(基本情况)
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是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重要抓手,是以柔性方式化解矛盾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企业劳动争议的基本方式和“第一防线”,可以最大限度促使当事人双方取得互相谅解、减少对立情绪、防止矛盾激化。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健全协调配合、高效衔接调解工作机制的工作要求,形成整合统筹、优势互补的多元化大调解工作格局,天津市总工会不断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积极推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
二、主要做法
通过引导职业律师参与调解,解决基层工会法律专业人员不足、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市总工会联合市司法局、市人社局,共同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几家律师事务所进行了考察,最终确定了两家律师事务所承担调解职责。2020年8月,在河西区仲裁院成立了第一家“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解工作室”。工作室引入专业律师团队,在市总工会、市人社局和市司法局业务指导下,负责承担职工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裁前调解工作。2021年4月,第二家“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解工作室”落户南开区,市总工会、市人社局、市司法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工作室揭牌,青年律师调解员代表在揭牌仪式上进行了集体宣誓,并现场开展了互联网线上即时视频调解平台功能演示。据统计,2021年,共调解劳动人事争议案件702件,调解成功574件,调解成功率达81.77%,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共585万余元,在争议纠纷的实质性解决中达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2022年,市总工会计划投入经费80万元,用于进一步扩大调解工作覆盖面,推动调解工作深入开展。
三、工作成效
(一)形成协作合力,构建了大调解的工作格局。市司法局负责对律师进行职业资格把关,选择信誉良好,精通劳动法律法规的律所和律师,确保依法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市人社局负责对律师调解员进行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市总工会负责对调解效果进行考核,对参与调解工作的律师给予案件补贴。
(二)创新调解形式,实现天津首例互联网在线调解案例。工作室启用了线上即时视频调解平台,具备在线视频调解、智能文书编辑等功能,同时引入了公安实名制认证和电子签名技术,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同时,也保证了调解过程的严谨性和有效性。2021年5月,天津首例互联网在线处理的劳动争议案件调解成功。申请人赵某由于在北京工作,无法回天津进行面对面的调解,经调解员征得双方同意后,首次启用互联网线上调解平台进行处理。经调解员沟通,双方就拖欠赵某2个月工资达成一致解决方案,当事人双方在线上签订调解笔录,由赵某代理人签订调解协议置换调解书,本案顺利结案。
(三)搭建展示舞台,助力青年人才培养。雏鸥计划是滨海新区人社局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合作,共同培养储备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争议处理专业人才的项目。工作室与雏鸥计划密切配合,挑选劳动法专业方面成绩优秀学生加入,把“小海鸥”们尽量留在天津,从而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为企业、社会做出贡献。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市总工会、市人社局、市司法局将在做好现有两家调解工作室调解工作的基础上,将联合调解工作向各区延伸,探索符合天津实际的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解工作新格局。
(市总工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