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

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创新养老服务方式 用15分钟画了个“幸福圈”
来源: 天津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2-08-04 17:37

一、工作背景(基本情况)

养老服务民生大事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窗口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22年,河西区制定深化居家养老服务工程,包含16项工作任务,预计将于11月全部完成。

二、主要做法

(一)以载体建设为依托,构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为老服务阵地。一是在合理化布局上深挖细研。充分考虑老年人最适宜步行时长和距离,划定了0.7公里,15分钟的服务范围,科学规划“河西区老年人养老服务布局图”,合理设置街级、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226月底已完成陈塘庄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全区布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4个、服务站45个,总面积将达到2.6万平方米,形成符合老年人需求的15分钟服务圈”。二是实施智慧养老迭代行动。2022年初以来,河西区持续升级养老管理服务智慧平台应用功能。围绕手机APP端、点单机、家庭养老床位、适老化改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星级评估和线上体验店等工作任务,梳理养老信息化平台升级需求,并完成APP、点单机、家庭养老床位和适老化改造模块的开发部署任务,组织开展试用。三是完善“三维防护”体系,推动独居老人智能水表数据应用,在完成独居老人智能水表数据比对后,由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对接天津水务集团,经过计算后实时反馈告警信息,实现无感式预警。四是完善监管功能,完成养老专干日志填报功能开发,细化明确了对各级养老服务机构定期巡查检查、老年人关爱帮扶等10余项内容,提升平台服务管理监督职能。

(二)以群众期盼为导向,精准满足老年群众多元服务需求。一是紧抓助餐切口,努力让老人“吃好饭”。2022年初以来,河西区在落实好市级政策规定的基础上,持续使用区级财政将该项补贴扩面至年满70周岁的老年人,让服务更加普惠。二是聚焦就医需求,努力为老年人“送健康”。截至2022上半年,已在居家养老中心嵌入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个、“健康驿站”9个,就近融合共享2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在接通医保端点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河西区在区属医疗卫生机构开设医养护一体化病床204张,在部分街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设短期托养床位142张,并积极探索“家床、医床、康床”“三床联动”,推动专业护理服务、医疗服务向家庭延伸为全区10.95万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签约家庭医生,提供入户医疗服务6570人次,为4万多名老年人提供免费健康体检服务。

(三)在“硬环境”上,积极推进城区适老化改造。针对很多老年人腿脚不便、日益凸显的“悬空老人”问题,在实施“福一把”楼梯扶手安装项目的基础上,创新实施“楼道休息壁椅”项目,在楼内合理位置安装折叠式座椅,让群众上楼中途可以“喘口气”,将于年内实现全覆盖,不再让小台阶成为老人出行的“大障碍”。在城区建设中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推动实施“居家改造”工程和“社区环境”改造工程,截至2022上半年,已完成600余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需求调查,努力为老服务更加精准精细。结合老旧小区修缮、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道路整修等工程,制定15个小区的适老化改造方案,对小区周边设施及其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在一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附近建设小游园,在街区设置养老文化长廊,提升社区公园,见缝插绿打造体北公交站等“口袋公园”,配置休憩设施,建设慢行步道等,逐步形成“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三、工作成效

目前,河西区累计形成居家养老服务各项政策制度42项,开展服务五大类31项,累计服务235余万客次、消费金额3500余万元,居家养老服务抽样调查总体满意度达到97%试点工作被中央和市级媒体报道463次,其中中央媒体130次。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按照“深化居家养老服务工程”任务台账和《2022年河西区推动居家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确定的工作任务,进一步寻找载体,弥补服务盲点,打造高密度的居家养老15分钟服务圈”。完成1500户老年人家庭环境适老化改造推进“福一把”“楼道休息壁椅”项目2022年内实现全覆盖,新提升改造15个社区游园,打造老年人床边、家门口、楼门口、社区里的“一边两口一里”的整体适老化场景。继续推进智慧养老,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立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体验店,研发养老服务机器人,探索老年人“体验式服务”。

(河西区政府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