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背景(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时代发展和互联网金融改革创新,金融消费类信贷呈现出总量多、单笔金额小、违约率高、催收成本高等特点,接踵而至的金融纠纷案件也存在受理难、送达难、辅助事务多、诉讼成本高等问题,加之类案、批量案件在处理上便捷性不足,传统线下模式已不能满足金融机构批量快速解决的司法需求。河北区法院更新思维理念,创新司法服务方式,开启互联网金融诉讼审理新模式,挂牌成立天津首家数智金融审判巡回法庭(以下简称“数智金融法庭”),推动案件批量、智能、高效办理,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智慧法庭,探索先行先试。为适应数字时代变革、促进司法服务与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河北区法院探索完善互联网审判机制,契合科技金融的产业发展趋势,主动延伸审判职能,提出应用数字金融一体化办案平台,探索出金融案件集约、智能、高效办理的新思路。在市高级法院的推动指导下,河北区法院数智金融审判巡回法庭在我市率先揭牌成立,通过应用数字金融一体化办案平台,实现与市高级法院内网数据对接。组建速裁快审团队,采用“诉前调解+类案集中审+专项执行”工作模式,实现金融案件集约化、智能化、高效化办理,打造金融纠纷一站式化解品牌。
(二)打造服务样板,汇集数字要素。数智金融法庭选址在河北区科技金融大厦,将司法资源下沉到商务楼宇,最大限度释放司法效能。法庭配备智能导诉机器人,提供法律咨询、法规查询、诉讼辅导等多项法律服务,可回答万余个实体法律问题。针对互联网金融案件被诉人住地跨度大、缺席审判多的特点,法庭配备4个在线调解室和3个互联网法庭,通过共享屏幕、语音识别、庭审过程同步录音录像等技术,可同时支持20人在线调解,确保当事人足不出户完成传统庭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让企业和群众切实感受到智慧法院建设带来的司法红利,不断提升数字化司法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创新运行机制,实现全程加速。应用数字金融一体化办案平台汇集自助立案、在线调解、在线庭审、在线咨询等8项功能于一体,实现批量案件处理从立案到裁判的全程“加速跑”,平均开庭时长缩短至20分钟以内,极大地提高了案件流转和审判工作效率。在金融机构端,对接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系统,实现案件证据和要素信息导入、批量立案、批量缴费和文书签收等诉讼操作全部在线完成,并同步了解案件办理进展。在法院端,对立案、送达、审判各环节进行批量化流程办理,通过平台,按照统一模板,实现批量事实认定,批量生成令状式、要素式或表格式等各类文书,提升裁判文书准确率和裁判标准一致性。
(四)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服务效能。针对金融消费类案件找人难、送达难的问题,坚持司法规则前置,指导金融机构与当事人在签订合同之初约定电子送达和管辖法院,个案电子送达平均用时缩短至2分钟以内,相比传统线下送达时间缩短80%以上。针对网贷案件一般适宜通过诉前调解程序解决的特点,在诉前调解程序中引入自动外呼系统,依托云计算、人脸识别等技术,对可以联系到的当事人自动集中外呼并及时反馈至调解员,有效解决人工联系费时费力的问题,提升了调解工作效率。
三、工作成效
(一)实现司法服务便利化。及时回应了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司法新需求,数字金融一体化办案平台在服务法官办案、方便人民群众诉讼方面,实现了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减少了办案团队在审判辅助事务上的时间和资源投入,大大降低了当事人参与诉讼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当事人“一次都不跑”即可完成诉讼,真正做到省时、省力、省钱、省心。
(二)推动司法服务高效化。目前,数智金融法庭应用数字金融一体化办案平台,每日可自动完成200余起案件批量立案、在线开庭,7个案件同时在线调解。智慧法庭成立以来,累计调解案件7万余件,正式立案8989件,审结8914件,涉案金额9亿元,一审息诉服判率99.29%,诉前调解成功率达45%。截至2022年底,金融借款合同案件平均审理周期压缩至9.5天,审理效率提升80%以上。
(三)促进金融产业集聚发展。数智金融法庭吸附了一大批法律服务、技术服务、金融资产交易、创新金融业务等金融服务全链条企业汇聚。目前,法庭所在的河北区科技金融大厦已陆续进驻了厦门国际银行、度小满、新湾资产、北京中银律所、中关村科金中心等一批金融服务机构,有效带动电子签章、区块链、法律服务、金融资产交易等产业的加速集聚,为打造海河沿线科技金融发展带提供更精准服务。
(四)赋能区域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司法审判和行业监管的双重规范作用,与市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区金融工作局等金融监管部门,驻区金融机构以及天津师大、天津财大等高校法学院等合作,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形成数字金融领域预防、监督和调解的多方协同共治。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创新类案智审模式,加强数字金融一体化办案平台与法院、金融机构、调解组织相关数据对接,实现批量案件处理从立案到裁判的全程再提速。二是进一步推动“法院+政府+社会”多元共振,加强与金融机构良性互动,发挥审判对金融行业的规范引导作用,实现数字金融领域预防、监督、打击闭环。三是进一步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培养专业化、高水平、多元化的金融调解队伍,提升法庭专业化和智能化水平,增强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市高级法院 河北区政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