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

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津交信用·筑信惠企”专项行动 以信用修复创新举措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来源: 天津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4-08-16 09:13

为助力解决企业对信用修复政策不了解、信用修复流程不熟悉、票据丢失难修复等痛点堵点问题,市交通运输委聚焦信用建设服务“十项行动”,以提升便民惠企服务水平为目标,通过数据要素赋能信用修复创新举措,制定《“津交信用·筑信惠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持续提升我市“智慧化”“精细化”信用监管水平,不断激发经营主体发展信心和内生动力。

一是强化信用修复告知机制。目前,我市各级交通运输执法部门均已实施信用修复告知机制,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同时,送达信用修复明白纸或信用修复告知书,主动告知经营主体行政处罚信息将被公示的网站、公示期、信用修复流程、可能会造成的影响等内容。其中,市交通执法总队在执法办案系统增设《信用修复明白纸》打印模块,办案人员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可在办案系统直接打印《信用修复明白纸》一并交企业进一步帮助企业了解信用修复政策和信用修复流程,有效破解信用修复知晓率不高的难题,实现处罚与修复“齐步走”。

二是开展“全流程、全周期”信用信息服务。2024229日起,市交通运输委正式在运证通APP启动信用信息提醒服务被全国交通运输执法部门行政处罚的天津企业,在受到处罚时和达到最短公示期(三个月)时,均可在“运证通”App收到“信用修复消息通知”企业将通过消息通知获悉处罚时间、处罚机关、处罚文书号及信用修复方式等信息,便于及时关注信用状况、开展信用修复,避免对后续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不良影响。

三是开展数据核验代替申请主体提供材料服务。以往,从业企业要完成信用修复工作,须提供已缴纳罚款凭证。在道路运输客货运等领域,往往是由司机代企业接受处罚并缴纳罚款,而由企业申请信用修复,这种主体不一致的现象,导致企业在申请修复时无法提供缴款凭证,从而出现了信用修复难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自202441日起,市交通运输委在全国率先开展数据核验代替申请主体提供材料服务,联合市发展改革委打通跨部门数据通道,整合各级交通运输执法部门缴纳罚款凭证数据,印发《优化行政处罚信息(交通运输领域)信用修复工作指引》,使信用修复主体可以通过提交“已缴纳罚款承诺书”,代替提交已缴费凭证,两部门通过系统数据对“承诺书”与缴纳罚款凭证进行比对核验,完成信用修复工作,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

四是建立信用修复协同联动机制。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建立信用修复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交通运输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一口受理,一网通办”,建立信息更新机制,确保“天津信用交通”网站公示信息与“信用中国”网站保持一致。

五是提升行政处罚数据质量。通过系统对接、数据校验、定期通报等形式,逐步强化行政处罚数据归集质量,规范、全量、及时归集行政处罚信息,并及时对重复公示、已撤销仍公示、信息内容错误等问题信息进行处理,有效提高行政处罚数据公示的及时性、规范性、准确性、完整性。

六是开展信用修复公益培训。定期组织企业参加信用修复公益培训,帮助企业了解信用修复政策、掌握信用修复具体操作方法答疑常见问题等,提高企业的信用风险防控意识及信用修复通过率。其中,东丽区于2024314日举办了我市首场信用修复培训会,邀请客运企业、普通货运企业、危险品运输企业、驾培机构的企业代表共80余人参与培训,充分发挥了信用助力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作用。

截至20246月底,市交通运输委已帮助企业完成信用修复1476条,对675家企业进行2775次信用修复提醒,行政处罚数据合规率达99%7天公示率90%以上,各级交通运输执法部门共发放信用修复明白纸或信用修复告知书600余份,通过系统上传5777余条已缴纳罚款凭证信息,企业信用修复意识得到有效提升,执法办案人员和信用修复主体的工作流程得到简化。(市交通运输委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