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区作为全市金创区金融发展活力区,通过组建金融服务、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风险防范服务的“3+1”金融工作专班,畅通融资渠道,加大各类资源要素供给、强化“政银企”信息共享,打造基金集聚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一是构建私募基金集聚区,放大基金集聚效应。2025年4月,河西区参与的天津建源海河新兴产业基金成为天津市首支在中基协成功备案的AIC(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基金,河西区迅速组织基金管理人团队赴小橙集团、火眼位置、中科电半导体材料等公司项目实地考察,协助建信AIC基金实现“首备首投”(首支备案、首支完成投资)。推动天银金融租赁工作室在陈塘科创园挂牌;协助天津百孚西岸海河创业投资基金完成设立,并完成首笔3000万元投资;服务鼎晖百孚公司在集聚区成功新设GP(普通合伙人),推动区域母基金和北洋海棠科创基金合伙协议审查和注册工作。截至目前,推动市级国企母基金、市级并购基金、清华无限基金三期等基金落地,形成7支基金、近150亿元规模的私募股权基金集群。
二是做好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业务服务对接,探索河西区REITs产业发展新路径。依托“天津REITs联盟”,紧盯市级资产项目,主动对接天津轨道交通集团、天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REITs发行项目部,做好跟踪孵化服务,助力项目早发行。同时,通过全口径梳理河西区国企优质资产,摸清底数,积极与银行、券商等机构对接,竭力探索盘活河西区资产的金融路径与可行性。对接天津银行、中信建投、国泰海通、国康增信等金融机构,多维度探索使用热力公司项目作为底层资产发行类REITs或资产支持票据等金融证券的可行性。
三是强化“政银企”信息共享,促进科技产业发展。2025年6月,成功举办“2025天津五大道金融论坛河西分论坛”。论坛上,“河西区基金集聚区”正式揭牌,同进驻企业完成战略合作签约。论坛期间,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和专家学者围绕“科技金融与基金产业的未来发展”,总结实践经验、研判行业趋势、探讨未来发展。通过不断畅通银企沟通渠道,以基金产业集聚为牵引,聚焦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成功构建“金融—科技—产业”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河西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