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 经系统检测,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改善你的体验,请升级新版IE11,新版EDGE,Chrome,火狐等浏览器。点击此处升级
9月1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重要讲话。
李克强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动力的关键之举。近些年“放、管、服”三管齐下、互为支撑,推动市场主体和就业岗位大幅增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经济韧性和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对今年抗击疫情、促进经济恢复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并重实施好宏观政策和深化“放管服”改革,既助企纾困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努力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
李克强指出,用“放管服”改革办法提高宏观政策实施的时效性和精准性,是今年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的重要举措。要落实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确保减税降费实效,为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等提供支撑。创新信贷服务模式,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更加便利优惠。破除影响就业特别是新就业形态的不合理限制,因地制宜发展灵活就业。
李克强说,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放出活力、放出创造力。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加快取消重复审批、不必要审批,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在生产许可、项目投资、证明事项等领域推行承诺制。要管出公平、管出质量。推动从“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转变。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等。对疫苗、药品、特种设备等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严格监管。创新包容审慎监管,促进新兴产业更大发展。要服出便利、服出实惠。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推动更多事项跨省通办,明年年底前基本实现高频事项全覆盖,同时保障数据安全,保护隐私。建立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使困难群众及时得到保障。营商环境竞争力就是国际竞争力。要落实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回应关切,打造更优开放环境,使中国开放的决心让外商放心、开放的政策让外商受惠。
李克强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奋发有为,真抓实干,结合实际探索深化“放管服”改革,增强协同性针对性,打破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障碍,取得更多企业和群众满意的改革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廖国勋在天津礼堂出席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天津分会场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顺清,副市长孙文魁、康义、金湘军、董家禄、王卫东和市政府秘书长孟庆松出席。16个区设置分会场参加会议。
在收听收看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后,廖国勋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具体贯彻落实要求。他指出,“放管服”改革是政府行权方式的变化,是促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的战略举措,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要把优化营商环境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增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用实际行动和改革成效体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
廖国勋强调,要树立改革意识,增强改革信心,拿出改革举措,务求改革实效,坚定不移地把“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要注重服务企业发展,引进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推动传统产业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针对群众和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全市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要积极探索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的长效机制,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延误改革、破坏营商环境的问题公开曝光,形成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各区各部门要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当成自己的事,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真正“放”出活力和动力、“管”出公平和秩序、“服”出便利和品质,让天津成为投资兴业、引才聚智的热土。
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