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 经系统检测,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改善你的体验,请升级新版IE11,新版EDGE,Chrome,火狐等浏览器。点击此处升级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放管服”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落实天津市“一制三化”改革重点任务,津南区政务服务办牵头各街镇、各相关单位认真落实“一制三化”改革措施,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以更好服务企业群众办事创业为导向,紧紧扭住改革重点推进工作。现将我区前三季度优化政务服务、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做法和下一步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工作做法
(一)深化“一制三化”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一是继续深化“四办”改革。我区“一制三化”改革2.0版推出“马上办”事项337项,“就近办”事项238项。严格落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一次办负面清单》,推出“网上办”事项968项,“一次办”事项984项。前三季度,津南区行政审批事项“一次办”实办率96.8%;“网上办”实办率96.6%;“马上办”实办率41.2%。
二是增设“无人审批智能终端”。区政务服务办积极探索智能化审批新模式,学习借鉴东疆港先进经验与区市场监管局、中国农业银行合作,增设“无人审批智能终端——自助打照一体机”。该终端是集行政审批智慧化和打印营业执照自助化于一体的智能终端设备,依托智能刷卡、人证对比、电子引导等技术,实现了营业执照自助打印,整体操作便捷、流程简单,打印营业执照只需2分钟即可完成。截止目前,已通过终端打印营业执照300余件。
三是全面推行“承诺制审批”。严格落实《天津市行政许可事项承诺制审批负面清单(2020年版)》,津南区实施的241项行政许可事项均可实行承诺制审批。前三季度,累计完成承诺制审批620件,占比13.3%。为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开工,采取“以函代证”容缺办理的模式,加速办理项目审批手续。累计出具前期工作函22件、用地受理函27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意见函44件、施工登记意见函19件。落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做好落实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疫情期间豁免部分项目环评手续和部分项目实施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已为43家企业办理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
四是率先推广“中介服务网上办理”。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供水单位卫生许可、环评审批等事项作为突破口,辅导企业通过“天津市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网上办事大厅(中介超市)”选取中介机构,引导中介机构在线提供良好服务。区政务服务办于5月14日专门组织相关业务科室和中介机构召开专题业务推广会,学习《操作手册》,观看系统操作培训视频。7月22日,区政务服务办专门邀请市政务服务办有关专家,就“中介服务网上办理”的系统操作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前三季度,已办理中介服务网上办理60余件。
五是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全面推行审批结果EMS邮递送达,前三季度,累计为17196家申请单位EMS免费送达审批结果,支出邮寄费用25万余元。向新开办企业免费发放印章,为3872家企业免费发放公章11616枚,支出费用116.16万元。将环评、水土保持方案等论证报告专家评审费用列入政府购买服务范畴,支出专家评审费100.9万元,确保企业群众在审批环节零成本零投入。
六是积极开辟会展审批绿色通道。按照津南区“绿色生态示范区、会展经济功能区、创新发展聚集区”“三区定位”主线,积极服务会展经济发展,不断完善展会审批机制,提升会展主承办单位政务服务满意度。成立由邵将副区长为组长的“审批保障组”。设立会展经济功能区政务服务工作站,帮助国家会展中心和会展经济功能区企业办理相关事项、进行网上申报,对接市、区审批人员,实现“一站式”政务服务。开辟会展审批绿色通道。对会展相关审批事项优先受理、全程帮办领办。在涉及会展审批事项办理中,属于区级权限的事项直接由相关审批人员指导办理;属于市级权限的事项,由区审批部门代为申报或直接对接市级审批人员,协助政务服务工作站工作人员完成快速申报。
(二)以党建为引领,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
以“激活党建动能,促进业务工作再提升”为党建中心思路,找准“强党建”与“强业务”工作契合点,真正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掷地有声、卓有成效的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高质量业务工作开展。
一是创建融合理念,树好“硬标杆”。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争当转变政府职能的排头兵。秉持“法无禁止即可为”理念,落实非禁即入原则;秉持“法定职责必须为”理念,坚决杜绝政务服务中的不作为,俯下身子当好企业群众办事的“店小二”;秉持“法无授权不可无”理念,坚决杜绝政务服务中的乱作为,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为政务服务、营商环境建设、行政审批三方面主要工作提供强大的思想基础和政治保障。
二是紧扣“岗位职责大练兵”契机,着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制定下发《津南区政务服务办岗位职责大练兵试行方案》,梳理岗位职责321项,办事流程41项,并于6月底上桌上墙明示。重新完善修订5项工作制度,并于7月底全部上墙公示。全面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做好顶层设计,配套高效“政务服务两级协调”机制,召开区级工作会议中期推进,开展纪律作风大检查延伸触角。大练兵期间,我办先进经验做法在区级刊物刊登8次,在区委督查室组织的“岗位职责大练兵”窗口单位暗访中,群众满意率为99.08%。
三是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立“不能说NO”请示报告机制,就津南国家农业园区引进企业种子经营许可证区级事项办理中的创新做法先后请示了区政府、报告了区纪委监委,工作做法得到区政府和区纪委监委的肯定和支持。
四是开展整治政务服务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结合津南区“明责尽责,担当作为,岗位职责大练兵活动”,在津南区政务服务系统开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整治政务服务突出问题专项行动”和“政务服务办事大厅明察暗访专项行动”,深入查找我区各级政务服务部门存在的症结问题,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切实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第三季度共检查各级各类大厅34次,发现问题30个。检查人员均已逐一与窗口管理单位沟通交流,部分问题当场督办指导整改。对于政务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常务副区长于瑞均专门召开会议,约谈了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资源分局等6家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提高了区属部门对政务服务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压实了部门责任,促进形成全区政务服务工作合力。
(三)贯彻落实《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强化营商环境建设培训工作。组织区各相关部门参加营商环境建设评价指标专题培训会24场次100余人次,通过“现场集中+远程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对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登记财产、纳税、跨境贸易等评价指标进行深入学习。在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联合举办的处级干部培训班上,常务副区长于瑞均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推津南高质量发展”为题进行了现场授课,介绍了我国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展望了我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方向;区政务服务办主要负责同志以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为主要内容进行了授课,对评价体系各项指标逐一进行了深入解读。
二是积极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制定《津南区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项指标责任分工。组织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动会,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传达了全市营商环境评价工作要求,对我区营商环境考核评价工作进行了部署。联合区发改委、区督查室组成检查组,开展以“加大帮扶力度,提升服务暖度”为主题的“营商环境服务月”活动,深入各街镇、园区,向企业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提高企业满意度、信任度和获得感。累计联系5000余家企业,对163家企业进行了上门指导服务,确保宣传到位、联系到位、服务到位。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制三化”改革升级版。
一是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统一,编制、公开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操作规程,实现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二是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智能化建设,借鉴滨海新区先进经验,完善“政务一网通”平台建设,持续扩大“无人审批”事项范围,推动智能化大厅建设,推出包括智能预约系统、智能政务服务工作台等智能化系统,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率。
三是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加快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扩大“场景式”业务办理范围,持续推进“五减”改革,推动更多事项实现“一次办”、“网上办”、“马上办”、“掌上办”、“自助办”,全面落实承诺办理、容缺受理机制,推进综合受理改革,继续提升“一站式”便民服务点等线下服务功能。
四是促进政务服务规范化运作,不断优化区、街镇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布局和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全面实施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让市场主体和群众来判定政务服务绩效,不断提升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满意度,构建“多渠道、多层级、全覆盖”的政务服务体系。
五是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证照分离”改革,大力推进“照后减证”、审批改备案和告知承诺制。
六是持续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将一般社会投资项目从获得土地到取得施工许可证整体时间压缩至60个工作日内。
(二)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在现有“双万双服”“企业家办公室”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政企沟通渠道,强化社会监督;健全营商环境协调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力度;建立健全营商环境考核评价体制机制,适时组织对全区各领域营商环境情况进行专项测评,形成问题台账,制定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纳入全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制定考核细则,做好推动落实。
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