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看天津丨“四维驱动”护安全 ——宁河食品企业“安心发展”记
来源:津云 发布时间:2025-09-28 10:35

  “以前总担心食品标签不合规影响产品上市,现在有了‘三审三改’机制,监管部门不仅帮我们把好关,还上门指导生产,这心里踏实多了!”宁河区某肉制品生产企业负责人王经理拿着刚审核通过的标签,对前来回访的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连连道谢。如今,宁河区在“服务赋能、技术提效、信用自律、机制闭环”四维驱动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下,像王经理这样的食品企业,不仅减少了合规顾虑,更增加了安心发展的底气。

  王经理的企业主营酱卤肉制品,此前因食品标签营养成分表不规范,差点影响产品上架。“修改过程中即便对照标准改,还总怕漏项,改一次要反复核对好久,那也没信心完全改对。”正当他犯愁时,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带来了“食监助手”工具—— “营养成分表计算器”,打开这个计算器,输入数据就能自动识别逻辑错误,还附带修改建议,原本很繁琐才能完成的计算,一会儿就搞定了。更贴心的是,工作人员还根据企业产品特性,给出了标签风险防控的个性化建议,帮他避免了潜在风险。

  王经理的经历,正是宁河区市场监管局“四维驱动”监管模式中“服务赋能”与“技术提效”的生动实践。为了帮助企业降低合规成本,区市场监管局推出食品标签“三审三改”机制:一审对标国家强制标准,二审排查过往监管案例中的风险点,三审贴合企业产品实际需求。截至目前,已累计审核标签374个,提出近千条修改建议;针对企业培训需求,还组建了“监管骨干+技术专家”帮扶小组,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指导,6期分层分类培训覆盖了区内多数食品企业,不少企业像王经理这样,从“怕检查”变成了“盼指导”。

  “食监助手”的上线,更是让技术成为监管与服务的“桥梁”。除了营养成分表计算,这个工具里的“食安笔记”能一键查询标签合规要求,“案件日期计算”帮助监管部门精准把控办案时限,“常用链接”汇总了政策法规查询入口,相当于给企业配了个“移动合规顾问”。一位监管所执法人员说,“以前做简易程序文书,光录入信息就要1小时,现在用‘津宁市监’Excel插件,5分钟就能自动生成,效率翻了十倍!”技术工具不仅减轻了企业负担,也让监管更精准高效。

  对于食品企业来说,“信用自律”维度的分级监管更是让他们感受到了“差异化服务”的温暖。区市场监管局建立9大类信用指标体系,根据企业风险等级调整监管频次——像王经理的企业,因长期合规、信用良好,被列为低风险企业,日常以非现场检查为主,通过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平台核查数据,很少打扰企业正常生产;而高风险企业则会得到更细致的指导,帮助其整改提升。这种“高风险严监管、低风险优服务”的模式,让企业更愿意主动合规。

  在肉制品生产领域,“机制闭环”维度的创新试点更是解决了行业共性难题。区市场监管局联合企业、监管科室、监管所组建协同小组,梳理出8大类51项风险点,形成《区域性风险隐患台账》。王经理的企业就根据台账开展了全流程自查,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加工,逐一整改风险点;监管部门组建联合验收组,对照《风险整改验收单》逐项核查,确保问题整改到位。看着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王经理感慨地说 “以前是‘出了问题再补救’,现在是‘提前排查防风险’,整个行业的安全水平都上来了”,“有这样的监管服务保驾护航,我们计划扩大生产线,把宁河的好味道送到更多地方去!”

  今年5月,市政府颁布的《天津市持续打造亲商安商优质服务环境若干措施》提出:创新执法监管方式。坚持过罚相当,对依法可以采用提醒、告知、劝阻等方式处理的不罚或免罚。大力实施“体检式监管”、“诊疗式”执法,加强事前预防干预,帮助企业纠正违法行为。下一步,宁河区会继续优化“四维驱动”监管模式,把肉制品领域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更多食品行业,让监管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助力食品企业高质量发展。(津云记者 郭小琳)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