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农民工欠薪案件转办机制助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来源:天津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1-10 17:25

    一、工作背景(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国法律服务网农民工欠薪求助绿色通道转办我市案件呈激增态势。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关系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市司法局将农民工作为公共法律服务的重点服务对象,将根治欠薪法律援助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常态化推进,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工作职能,围绕全程跟踪、动态结案、精准研判等方面要求,制定下发专项通知,精准指导,分类处置指导全市法律援助机构为农民工讨薪提供件件有跟踪、事事有回应靠谱法律援助服务,妥善处置每一件案件,切实为农民工维权提供法治保障,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

二、主要做法

(一)规范流程,高效便捷。市司法局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民工欠薪求助案件转办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农民工欠薪求助案件的处理方式和办理流程,统一办理时限和文书格式,围绕全程跟踪、动态结案、精准研判等方面要求,指导涉案区司法局、法律援助机构积极协调人社、住建和用人单位等部门,妥善处理欠薪案件进一步完善《司法部中国法律服务网农民工欠薪求助绿色通道转办单》《农民工欠薪求助案件进展反馈单》《农民工欠薪求助转办案件工作台账》,覆盖案件办理、反馈、汇总全过程,切实提升案件办理工作效率和规范化水平。

(二)迅速响应,精细管理。安排专人负责转办工作,每日及时查收转办案件,将求助人提出的欠薪线索,推送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的同时转办至属事区法律援助机构,双推送、同推动、促解决。指导、督促法律援助机构联系求助人提供法律咨询,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依法提供法律援助。根据求助人的不同诉求,确定处理方式、服务内容以及结案标准,做到“三到位一及时”,对符合条件的援助到位、对不符合条件的服务到位、对暂不需要援助的回访到位、对联系不到或放弃求助的反馈及时,为受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

(三)科学判定,分类处置。法律援助机构根据沟通情况对求助人诉求作初步判定,并采取相应措施对符合我市法律援助条件的求助人,及时提供优质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对不符合我市法律援助条件的求助人,积极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引导其通过合法途径解决诉求。对求助人因个人意愿、交通不便或案件已经由其他部门办理等暂不需要法律援助服务的,提供法律咨询后做定期回访。

(四)精准研判,协同联动。法律援助机构在要求的时限内反馈办结情况,对暂不能办结的案件,反馈阶段性办理情况并持续跟进。在办理过程中发现有区域案件数量增幅大、涉及人数多、欠薪领域集中或有可能引发非正常上访、群体性案件、负面舆情等社会不良影响的,及时结合案件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研判、分析,形成专报上报区委政法委,同时抄报市司法局,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推送同级人社、住建、公安、信访等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后续跟进不足的问题。

(五)多措并举,强化宣传。不断深化法援惠民生系列品牌活动影响,深入挖掘在根治欠薪工作中的示范个人、典型案例和先进做法,通过台报网端微多种渠道宣传,切实提升农民工依法维权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三、工作成效

目前,司法部通过中国法律服务网“农民工欠薪求助绿色通道”向我市转办案件155件,涉及人数1939人,欠薪金额4171万余元。在多方共同努力下,155件案件中,已结案116件,39件仍在持续跟踪,有54件案件全部或者部分讨薪成功,农民工成功追讨工资927万余元。

、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畅通维权渠道,加强宣传引导。持续发挥农民工欠薪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作用,对欠薪农民工一律免于审查经济困难条件,简化审批手续,缩短指派周期,为农民工讨薪提供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指导各区在企业拖欠工资问题频发、高发地区和行业、专业领域以及农民工聚集地,定期组织送法进企业、工地、乡村、社区等活动,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推送法律援助机构地址电话、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12348天津法网等信息,为农民工提供指引并提高农民工法律援助知晓率。

    二是进一步优化协作机制,加强部门沟通。继续加强与人社、住建、公安、信访等相关部门沟通协作,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共享法律援助数据信息,加强部门间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探索在京津冀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机制的基础之上,积极加强与外省市,特别是劳务输出大省的沟通联系,不断完善异地协作机制,努力形成响应迅速、服务高效的农民工欠薪案件办理工作机制。市司法局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