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汽车融资租赁案件中部分承租人由于法律观念匮乏、风险意识和权利保护意识欠缺,易引发违约风险,导致租赁企业和承租人利益双重受损,影响汽车融资租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情况,天津自贸区法院制定全国首份汽车融资租赁承租人风险提示书,引导承租人群体提高法律风险意识,降低违约风险,助力汽车融资租赁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一流融资租赁司法保障高地。一是总结汽车融资租赁案件审判特点,梳理常见违约和抗辩事由。系统梳理有关法律关系的内在逻辑、电子签约注意事项、代人签约、车辆损毁风险负担、租金拒付、约定送达条款等10项承租人常见违约风险点,一方面提示相关市场主体规避所涉法律风险,另一方面为汽车融资租赁行业风险提出预判。二是反向引导,定向反馈,强化出租端规范展业。风险提示书梳理的问题是制约汽车融资租赁合同履行,并影响汽车融资租赁企业合理利益和行业健康发展的堵点,通过开展“创两优环境便企问需服务月”活动,溯源性梳理和反馈企业经营中出现的法律风险,给出司法建议,帮助企业合规展业,降低涉诉风险,推动融资租赁行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宣传引导,加强公开,全面规范承租端行为。以通俗易懂语言向承租人群体进行普法宣传,加强风险防范,降低违约发生,实现诉源治理。通过定期发布白皮书和风险提示书,充分发挥司法裁判规范、引导和保障功能,强化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推动形成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市高级法院供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