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百校英才进武清”校地合作项目 深化校地人才合作 引领区域加速发展
来源:天津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11-15 15:07

武清区充分借助京津高校院所科教智力资源优势,深化与重点高校院所的政产学研用合作,引育优质院校项目和人才团队,着力打造“百校英才进武清”品牌,吸引优秀青年人才实践实习、工作攻关,厚植具有武清特色的人才创新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39月,制定印发《武清区科教兴区人才强区行动方案(2023-2027年)》,进一步明确建设教育强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地和京津人才科技创新城的工作思路。

一是搭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深入实施产才融合创新平台“基石工程”,围绕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先导区建设,搭平台、创模式、聚产业、强主体,创新“产业+项目+人才”引聚模式,打造“一核、多点、全域”的非首都功能疏解新平台、高端产业集聚新高地和京津科技人才创新城。支持产业园区、企业通过共建产业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产学研合作基地等形式,与知名高校院所尤其是京津地区高校院所合作共建创新联合体。支持引导用人单位成立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孵化机构等各类创新平台,吸引承接人才和项目。累计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协同创新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众创空间和孵化器等平台载体120余家二是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按照“专家库+成果库+企业需求库+专业服务机构库”架构,搭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持续完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和企业需求“两个清单”发布机制,深度服务主导产业发展。深化“政产学研用金介服”合作,联合中国技术交易所搭建武清区线上成果转化平台,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面向高校院所发布企业技术合作需求清单,积极开展科研项目“揭榜挂帅”,打造“基础研究在京津、应用转化在武清”的研发创新模式,全力打通成果转化堵点难点,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成功促成33家企业与41所高校院所开展67项产学研合作项目,转移转化项目200余个,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武清孵化、转化和产业化。三是大力引育高校院所人才。加大走访对接力度,赴北京、西安、成都、哈尔滨、海河教育园区等院校聚集的城市和区域开展对接,扩大与高校合作范围,拓展高校院所资源。组织重点企业赴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高校开展专场招聘活动,支持区内各类用人主体进高校引才。升级完善“武清区就业服务地图”“嗨绵就业”等信息化平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便捷高效的对接渠道,打造“永不落幕”的高校招聘会。与海河教育园区院校就业联盟签署人才交流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发挥海河教育园院校就业联盟在人才、科研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建立长期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推动重点企业与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养、订单式培养,深化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合作,形成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在重点高校的支持下,武清区以人才交流作为校地合作的突破口,不断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一批“项目+团队”落户武清,自“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武清区引进人才6万余名,其中学历型人才占比超过60%,高校人才集聚效应显著。四是持续开展高校学子实践活动。以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作为校地间最基础的人才交流合作模式,围绕武清“一城一带一商圈”发展定位开发实践岗位,广泛征集全区企事业单位科研、技术、管理等实践岗位需求,面向重点高校发布,搭建青年人才“融武”功能平台,吸引学子来区服务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重点高校博士研究生实践团围绕产业发展、城市规划等进行专题调研服务。加强杨村一中、英华学校等区内中学“校友会”建设,畅通与武清籍重点高校学子联系渠道。实施“武清学子乡归计划”,开展扬帆计划”“返家乡”等活动,组织高校学子回乡实习实践,鼓励引导武清籍高校毕业生或外流人才回乡就业、自主创业,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加大政策服务力度,鼓励武清籍专家以各种弹性柔性方式为家乡提供知识、技术和智力服务。先后与80余家高校院所开展人才合作,与20余家重点高校共建社会实践基地,累计吸引1490余名博硕士研究生到区社会实践,完成实践课题450余项。2023暑期,近百名博硕士研究生在区内32家企事业单位围绕课题项目开展社会实践,提供智力支持,校地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武清区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