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南区聚焦农业全产业链营商环境要素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来源:天津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4-25 17:18

津南区聚焦小站稻、种业、设施农业3条产业链,紧紧围绕政策支持、服务机制、市场拓展等用力方向,抓住科技、人才、产业、土地资源等营商环境关键要素,精耕细作,着力推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津南特色的都市型农业发展格局,全力推动打造农业产业营商环境

一是提供精准服务,构建完善政策服务体系强化农业金融服务2025327日,津南区与中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强化对粮食生产主体、大豆和油料生产、生猪和“菜篮子”工程等信贷支持,开展投融资对接活动,深化融资服务。发布农业生产力地图全面梳理“人、地、业、技、村”五类要素,充分整合利用各类资源,及时发布发展规划、产业政策、项目信息,精准服务农业农村领域招商引资及农业产业发展。用足用好财政补贴政策积极争取小站稻产业集群、乡村旅游重点片区、品牌营销能力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支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农业项目依法合规给予资金支持。

二是倡导科技赋能,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建设数字乡村产业智慧大脑项目构建数字乡村产业大脑、小站稻质量追溯系统、产业链管理系统,建设小站稻数字农场系统和设施蔬菜智慧农场系统,探索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数字化应用模式。聚焦重点产业,延伸核心产业链。延长小站稻产业链依托小站稻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推广现代化种植技术,稳步提升种植力面积和产量。盘活利用现有农业设施,深度打造“御香苑”“蔬香园”“蔬香苑”三个“津农精品”展示区,引领设施农业向品牌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聚焦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链质效闭合。探索AI技术在农业中的场景应用引进社会资本,打造云上天开农业试验场,实现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定制化农机装备在大田作业、设施农业中的场景应用以及数据积累,为实现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先行先试。

搭建场景平台,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积极落实乡村产业振兴“头雁”项目,培育培养农业农村带头人。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民职业培训,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借助海河教育园区高职院校人才智力优势,建立区校、村校合作共建关系,为产学研成果转化提供平台。建立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一方面通过区属国有企业支持优质项目,发挥资本杠杆作用,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引进社会资本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盘活闲置厂房投资打造农文旅综合体项目,带动村民就业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打造乡村产业多元业态场景深度打造乡村游精品线路,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供给。以“沽水·孙庄”民宿、“伴城烟火”市集为样板,打造京津冀乡村旅游目的地和“周末消费”新模式。整合绿色生态屏障及周边文化资源、特色产业,引进房车营地、康养等项目推进乡村产业融合示范区建设,点位串珠成链,形成集科普示范、产业发展、田园休闲、旅游度假、农业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格局。(津南区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