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武清区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依法规范市场监管领域投诉举报处置工作的实施办法》,通过构建“受理-处置-监督-预防”全链条闭环机制,有效遏制职业索赔乱象,维护公平市场秩序,为经营主体提供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协同联动聚合力,构建法治监管新格局。针对市场监管领域投诉举报涉及部门多、事项杂、协同难的特点,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信访办、网格中心、司法局、公安分局及检察院等6部门,建立“联席会议+信息共享+联合惩戒”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强化横向联动与纵向调度,推动形成“前端开放受理、中端行政调处、末端司法保障”的全链条纠纷解决模式。
二是流程再造提效能,实现闭环处置加速度。创新推行“批处理”工单调度模式,建立便民热线、信访台账涉市场监管领域投诉举报信息共享机制,由市场监管部门对各类投诉举报进行末端受理分拨,形成了“线上推送—高效处置—限时办结”的工作闭环。同时,强化大数据风险研判,通过接入全市12315平台投诉举报信息,精准识别异常线索,对涉嫌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快速移送公安机关,形成“快调快解、快侦快破”的高效治理机制。
三是明确标准建名录,精准打击恶意索赔。针对职业索赔团伙化、专业化趋势,结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细化投诉举报“非消费目的”9类认定标准,建立“投诉举报异常名录”,对高频次、同质化牟利性索赔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纳入名录者将面临“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办法》出台以来,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环节及商业广场餐饮购物场景中的特殊投诉举报数量显著下降。
四是柔性执法促发展,护航企业合规经营。坚持“包容审慎”原则,推行“分类处理+过罚相当”执法模式,综合考虑违法原因、违法情节、主观过错、危害程度、改正情况等因素,积极推进规范柔性执法。对符合法律法规、自由裁量规则、免罚清单规定的,按照应免尽免、当减则减的原则作出行政处理。同步加强普法宣传,通过案例宣讲、法律培训等方式提升企业合规意识,引导企业通过司法途径维权,实现执法效能与营商环境的“双优化”。(武清区供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