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人民政府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关于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1147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天津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7-11-28 00:00

天津市人民政府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

关于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1147号建议的答复

胡淑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人大第1147号)建立天津市市民行政许可中心”的建议提案,市政府提案建议办明确由我单位单独研究办理。接到提案后,市审批办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研究,结合市审批办职能,现提出答复意见。您在提案中提出“建立天津市市民行政许可中心”的建议,与市审批办目前正在推动的市民中心建设工作是一致的。

一、 当前情况

(一)全国各地市民中心现状。我们通过研究相关材料和实地调研,了解到其他省市不同程度的在以行政审批为基础,拓展服务范围,开展网上政务中心建设,虽然叫法不一,但目标一致。武汉市建设了集行政审批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中介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市民中心,总建设面积12.3万平方米。上海市在浦东新区建成了行政审批平台,以电子事项库为依托,开展行政许可事项的网上办理和网上咨询服务。深圳市结合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整合公共服务门户、政府大数据资源,逐步统一业务专网,覆盖社保、医疗、教育、公积金、税务、水电气等所有市民服务事项,并提供信用产品增值服务。南京市与腾讯公司全面合作,开发建设了“政务数据中心”和“智慧南京中心”,整合政务网站、业务系统、信息资源和数据资源,提升实体大厅功能,制发具有个人信息识别功能的市民卡,用于社保、医疗、公交出行等市民服务,并建立个人信用档案。银川市依托智慧城市系统,建设集行政许可、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实体市民大厅,开通网上办事功能,对接全市统一的大数据中心,实现政务资源共享。

(二)我市政府服务平台体系建设的情况与实体瓶颈。我市政府服务平台体系由各政府服务部门建立的政务服务平台组成。其中,行政许可服务中心承载了行政许可服务与绩效管理平台、行政执法监督平台、8890便民服务平台、居住证积分联办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工作。经过建设,我市已经基本形成了集电话服务、大厅服务、网络服务等面向百姓的基础政务服务平台体系。

但是,天津市要建立市级市民中心存在一定的瓶颈,主要体现在场地局限问题上。一是现状非常拥挤,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由于市级“中心”建筑面积只有3万平方米,随着我市政府职能转变工作的推进和“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入,场地面积已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便采取了封闭阳台、增设隔断、削减会议室、改造利用走廊和楼顶搭建等措施,增加利用办公空间,尽管如此,还是不能满足当前工作的实际需要,而且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二是职能任务增加,难以保障办公需要。现有场地是按照我市行政审批事项办理需求设计建设的,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便民热线和执法监督平台已经完全挤占了原有的会议和机动空间。当前,公共服务事项和公共资源交易整合这两大任务的开展,也要进入“中心”办理,确实再没有可利用的办公空间。三是服务设施滞后,与发展改革地位不匹配。目前,全国有些地方加强了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提高为民服务的质量和为民办事的力度。参考外省市的“中心”建设情况:北京政务服务中心面积是22.6万平方米,武汉市民之家12.3万平方米,其他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地级市“中心”普遍在10万平方米左右。而我市的市级“中心”当前的使用面积还不足3万平方米,不仅与我市的发展改革地位不相符合,若要基本满足全市人民和企业的服务需求,“中心”场地建设面积约需20万平方米。

(三)我市区级市民中心建设发展不平衡。一是滨海新区电子市民中心。按中央要求和市政府有关部署,滨海新区于2015年下半年启动电子市民中心建设,中心分两期开发,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一期已基本建成,目前包括了政务服务线上办理、部门公开晒权查询、公共服务网上缴费和重要公告实时推送等4项服务功能,完成了人社、民政、教育、卫生及行政审批5个部门的246个事项以及水、电、气、热等公共服务事项整合录入上线。二是武清区市民中心。武清区市民中心是市审批办抓的一个改革试点,以实体大厅现场办事为主,采用部门进驻办公、中心统一管理模式,于2016年5月投入运行,中心共2.2万平方米(不含行政审批局1.2万平米独立大厅),为企业群众提供婚姻、司法、公共资源交易等115个市民服务项目,2016年共办理市民服务事项5.5万件。其他区均未建立市民中心。

二、下一步工作

从改革成果看,天津虽走在全国前列,但外地追势猛、进展快,有后来居上之势,从“中心”场地面积体量看,天津已经明显滞后于改革发展需求。天津要满足未来改革发展要求,须借鉴兄弟省市做法,建设一个与我市城市定位相匹配、与改革成果相协调、与区域发展相吻合、与政务服务发展相一致的市民公共服务中心势在必行。因此,市审批办也正在积极争取“中心”场地扩建,为天津市市民中心建设工作提供重要的实体支撑。

同时,根据东峰市长关于建设市级网上市民中心的部署和春华常务副市长的工作要求,市审批办成立了市民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并按照资源整合共用、数据开放共享、平台集中统一、提高办事效率、便民利民公开的原则,制定了《天津市市民中心建设方案》。主要内容包括:(1)制定服务事项清单。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编制市、区两级行政许可与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及办事指南,加强市民中心服务事项动态管理;(2)规范服务办理流程。逐一研究制定服务方式,规范服务办理流程,扩大网上申报办事范围。(3)开发网上服务系统。主要包括开发:市民服务办事平台系统、市民中心网站运行系统、市民中心手机APP系统、市民服务数据交换系统、市民服务智能知识系统、开发数据决策分析应用系统;(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物理网络支撑,提高市民办事电子化程度,建设市民服务平台灾备中心;(5)推进网上办事应用。通过自助服务终端的设置、移动客户端和微信服务平台的建立,实现网上服务创新手段,对市民服务事项进行分类,建立运转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实现服务事项全程网上办理;(6)实体大厅网上融合。加强实体大厅建设,科学设置便民服务网点,推动市民中心服务事项进驻市区两级政务大厅,向镇街村等基层延伸,制定线上线下服务标准;(7)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制定市民中心后台运行管理机制,实现网上办事全过程控制与监督,充分利用电话、网络和移动终端等方式,畅通网上办事投诉举报渠道。建设天津网上市民中心,与民公众服务平台建设相结合,有机整合现有系统资源,实现社会管理服务数据共享共用。目前,《天津市市民中心建设方案》已上报市政府,待批准后实施。

非常感谢并恳请您继续关心与支持我市市民中心建设工作,共同推动我市市民中心建设。

2017年5月8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天津市人民政府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022-24538712)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