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 经系统检测,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改善你的体验,请升级新版IE11,新版EDGE,Chrome,火狐等浏览器。点击此处升级
天津市人民政府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
关于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0010号提案的答复
中国民主促进会天津市委员会:
由贵委员会提出的“(政协第0010号)关于建设信息公共平台 提升天津市城市管理水平的建议”提案,市政府提案建议办明确由我办会同市民政局、市规划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政府办公厅、市场监管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公安局、市统计局研究办理。按照提案办理要求,市审批办组织协调沟通,梳理汇总各部门意见,现列答复意见如下。
一、关于“建设以公众服务平台为核心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的答复意见。我们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体系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智慧城市建设,完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提升公众服务水平,市级各有关部门不同程度以社会公众服务平台为核心,推进社会公众服务管理系统建设,特别是在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方面,市公安局建立人口基础信息库信息共享机制;市市场监管委建设了天津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确立了信用信息公示管理机制,涵盖了主体登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业绩情况等信用信息,共计5013项信息指标;市规划局开展了“天地图”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工作,覆盖民政、环保、公安、农业、城建和公众服务等领域, 建成三维数字社区管理系统、环境保护地理信息系统、现代农业发展图形管理系统、建筑市场监管电子地图系统等。党和中央对地方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十分重视,国务院印发的《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23号)文件,对政务服务、网上办事都做出了明确要求,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各地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政务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畅通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水平,构建新型政务服务体系。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市长的指示精神,春华常务副市长就此项工作组织多次会议讨论,在总结滨海新区建设电子市民中心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拟建设天津网上市民中心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建设社会管理服务体系这个核心,推进市民公众服务平台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东峰市长关于建设市级网上市民中心的部署和春华常务副市长的工作指示精神,运用“互联网+思维”,利用信息化网络和电子化手段,构建全市集中统一、整体联动、部门协同、一网办理的“互联网+市民服务”平台体系,主要包括:(1)制定服务事项清单。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编制市、区两级行政许可与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及办事指南,加强市民中心服务事项动态管理;(2)规范服务办理流程。逐一研究制定服务方式,规范服务办理流程,扩大网上申报办事范围。(3)开发网上服务系统。主要包括开发:市民服务办事平台系统、市民中心网站运行系统、市民中心手机APP系统、市民服务数据交换系统、市民服务智能知识系统、开发数据决策分析应用系统;(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物理网络支撑,提高市民办事电子化程度,建设市民服务平台灾备中心;(5)推进网上办事应用。通过自助服务终端的设置、移动客户端和微信服务平台的建立,实现网上服务创新手段,对市民服务事项进行分类,建立运转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实现服务事项全程网上办理;(6)实体大厅网上融合。加强实体大厅建设,科学设置便民服务网点,推动市民中心服务事项进驻市区两级政务大厅,向镇街村等基层延伸,制定线上线下服务标准;(7)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制定市民中心后台运行管理机制,实现网上办事全过程控制与监督,充分利用电话、网络和移动终端等方式,畅通网上办事投诉举报渠道。建设天津网上市民中心,与民公众服务平台建设相结合,有机整合现有系统资源,实现社会管理服务数据共享共用。
二、关于“整合社会管理与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的答复意见。为整合社会管理与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加快推进天津智慧城市建设, 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组织编制了《天津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2015-2017年)》,围绕构建便捷高效的“智慧天津”应用和管理体系,编制和公布了《天津智慧城市建设 “十三五”规划》,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整合各部门社会管理与公共信息平台资源,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宽带电子政务城域网和政务云计算中心,向各政务部门提供软硬件资源的统一管理、动态分配与按需服务,推动政务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向采用云计算服务模式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迁移。下一步,按照《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津政发〔2016〕26号)要求,市工业和信息化委负责牵头建设天津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动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信息等基础信息资源多部门共享,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发利用。市审批办还承担了指导梳理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依法有序开放网上政务服务资源和数据、推进政府部门各业务系统与政务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建立政务服务平台电子监察系统、推进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延伸等工作任务。
三、关于“建设云数据中心,为政府提供数据支撑”的答复意见。市工信委联合市网信办等部门依托我市“津云”工程,建立促进信息共享的跨部门协调机制,推动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将全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全部纳入数字天津地理空间框架系统进行管理,启动政务大数据,逐步拓展到城市规划、土地、建设和管理等领域,率先推动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信息等基础信息资源多部门共享。市统计局在构建政府部门数据平台、实现部门数据互联互通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特别是新型统计体系的建成,有力推动了政府部门信息共享,有利于破除信息孤岛,努力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构建了全市统一的政务数据处理和共享平台。下一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网信办等部门进一步整合共享全市人口、建筑、街道、管网、环境、交通等基础和公共信息资源,建立全市政务服务大数据中心,开展政务服务大数据分析,把握和预判公众办事需求,为政府提供数据支撑。
四、关于“完善城市应急指挥系统,满足应急需要”的答复意见。市政府办公厅应急指挥办紧紧围绕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天津市应急指挥平台,目前已完成平台一期建设,二期建设已经完成了综合应用系统开发、数据采集整理入库。平台覆盖了全市60个应急相关部门(专项指挥部、重点委局、16个区)的应急通信专网。经过整合全市政务资源,通过电子政务外网,以市指挥平台为中心,上连国办,横向与京冀互连、下接各区政府、应急相关部门,建设应急专用数据库,搭建数据交换平台,并推动应急平台向区、街、镇延伸,初步形成了市应急指挥中心与应急相关部门上下贯通、横向互通的网络布局。满足应急值守、指挥调度的基本需要。下一步,随着“津云”、“智慧城市”、“军地联合指挥”等大型项目、系统的建设,将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衔接、互联互通的政务网络,市政府办公厅应急指挥办将进一步整合全市资源,完善市应急平台监测监控、预测预警、指挥调度、辅助决策功能,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2017年5月8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天津市人民政府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022-24538712)
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