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 经系统检测,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改善你的体验,请升级新版IE11,新版EDGE,Chrome,火狐等浏览器。点击此处升级
类别:A
签发领导:李荣强
公开属性:是
刘凯华委员:
现将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办理进展和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构建崇商重企的城市文化
我市一直高度重视民营企业涉外经济工作,积极开展外企与民企对接合作交流活动,努力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责任意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推进落实中央及市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决策部署,将招商引资作为全局性的工作。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成立“招商引资”领导机构,要求每个单位都有招商责任,每个干部都有招商任务,压实责任,针对我市经济的发展实际,有效组织各类资源要素,开展全员招商,促进吸引一批商务服务业企业来津投资。
(二)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加强政商互动。印发《天津市营商环境建设评价实施方案》,构建了包含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 可、获得电力、获得用水用气、登记财产、纳税、跨境贸易、办理破产、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执行合同、政务服务、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市场监管、包容普惠创新等20个一级指标和92个二级指标的天津市营商环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督促各市级部门(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能出台了相关营商环境指标的政策措施156个,工作实施细则23个,助力我市营商环境发展。积极发挥“政策一点通”政策宣传平台作用,及时发布市级部门和各区出台的惠企利民政策文件。截至目前,已通过“政策一点通”平台上传2020年政策措施信息540条,助力复工复产和企业发展。
二、科学规划,精准推进,完善产业发展顶层设计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坚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招商引资同抓共促进。助力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招商引资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0年1至8月,全市实际利用内资1909.30亿元,其中外地民营企业实际利用内资1252.48亿元,占比65.60%。
(一)提升顶层设计前瞻性和战略性。一是深入宣传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围绕“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4个方面,对“天津八条”、“一制三化”改革、“民营经济19条”等政策措施进行了法治转化。特别对政府守信践诺做出规定,并设置了破坏营商环境的12种追责情形。二是加强招商引资强化新动能引育。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等招商活动,加强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等地区招商工作,结合我市功能定位和重点载体产业链布局,以点对点招商、敲门招商、产业链招商为关键抓手,根据各区产业集群和核心企业,着重引进上下游企业,逐步完善产业链,进而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利用国际国内客商参加世界智能大会等大型展会,举办亚布力等高端论坛,赴外地参加“丝博会”等国家级展会的时机,积极开展营商环境宣传推介、对接联系产业龙头企业、商协会,搭建好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载体之间合作交流的平台。
(二)提升政策服务及时性和实用性。一是扎实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积极开展政策宣介,组织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座谈会,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在投资和运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通过政策措施服务总部经济。此次民营经济十九条中,涉及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制定的吸引总部经济的政策,我市重点利用这项政策和海河产业专项基金,加强对总部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在津投资的500强、上市公司等优势企业,把二三级总部、区域总部和功能性中心放在天津,推动我市成为总部经济的聚集地。三是通过“政策一点通”平台,汇总完善政策和政策解读信息。全面归集我市各区、各部门涉及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和措施信息,严格按照相关政策信息定期上报制度,实行政策信息动态调整,确保平台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加强对民营企业招商引资,将利好政策和招商引资项目信息及时对外公布。
(三)提升政策服务连贯性和严肃性。一是抓好楼宇疫情防控,服务企业复工复产。指导企业用好用足援企稳岗政策,协调解决涉及几百家企业的复工复产诉求,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防控物品短缺以及融资难等问题。二是落实“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在招商引资中违约失信的,加大查处力度。对失信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情况和社会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分领域、层次进行判定,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批评教育,追究责任等相应惩戒。坚持依法行政、守信践诺、失信惩戒,不断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全面提升公职人员诚信履职意识和诚信行政水平。
三、统筹资源,协同发力,形成“一盘棋”大招商格局
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促进项目跟进,将营商环境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工作,开展专项整治,同步完善“政务一网通”平台建设,推进互联互通。
(一)加强服务沟通。一是扎实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推动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编撰《外商来津工作生活服务指南》,从通关、子女上学、就医等多方面为客商提供切实可靠的服务。二是密集开展“云招商”活动,促进民企发展。指导各区利用电话、微信、电话视频会议、邮件等方式对接洽谈一批重点项目,做到对外招商不断档,项目推动不止步。尤其是借助云平台,密切与海外商协会的交流合作,开展系列交流推介活动,推进重点项目落地,上半年“云签约”116个投资项目,协议投资额904亿元人民币。
(二)强化效能监督。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制定了“2020年度政务服务重点工作绩效考核办法”,负责对各级各部门落实有关政策措施情况进行指导推动、统筹协调、督促检查,协调解决营商环境建设和办理政务服务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推进“政务一网通”平台建设。天津市“政务一网通”平台,作为天津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是天津网上政务服务的公共入口、公共通道和公共支撑,是天津政务服务事项公示公告的主要渠道和在线申报办理的统一入口。平台主要包括网上办事大厅、“一窗受理”系统、智能政务终端、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工程建设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等。平台已实现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以及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9个国家部委专网、35个市级部门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并与全市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人口库、法人库、电子证照库等基础设施实时对接。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原则上全部集中在“政务一网通”平台上办理,统一网上网下服务流程,引导群众和企业通过网上申请、EMS快递送达的办理模式,实现从咨询、预审、受理、审核、办结等各环节全过程网上办理。
四、拓宽思路,夯实基础,着力提升招商引资工作能力水平
创新招商思路模式,完善产业链,搭建好企业交流平台,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
(一)创新招商思路。一是利用项目资源渠道优势,为在津企业提供对接本行业优势企业的机会,逐步增强本地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根据各区产业集群和核心企业,着重引进上下游企业,逐步完善产业链,提高本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组织高端出访会见,促进投资合作。做好市领导赴意大利、瑞士招商活动安排,借助达沃斯论坛“天津之夜”宣传天津最新发展成就和机遇;组织到市侨商会、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上海代表处等机构进行调研,加强招商引资沟通。组织润盈生物、国能新能源汽车等企业高层开展交流,推动投资项目。三是推进新动能引育,开展精准招商。建立全市新动能国际招商推动机制,围绕100个涉外重点在谈在建项目,建立工作专班和包保联系机制;持续跟踪推动西捷植物营养液生产基地等项目,挖掘新的项目,推动项目注册落地。
(二)优化招商模式。推动专项招商,扩宽招商领域。以天津“设计之都”核心区规划方案正式出台为契机,围绕境内外头部企业、设计大咖,开展精准招商;举办小洋楼在线宣传推介活动,借助市楼宇协会、中国写字楼网等商协会组织和专业招商机构平台开展商务楼宇招商;对接北京数联天下公司,利用大数据精准招商平台探索开展新动能、新基建产业链构建和招商目标企业筛选。
(三)加强招商队伍专业培训。一是组织全市各区招商部门、相关市级部门、产业园区、滨海新区各功能区招商人员开展全市招商人员专题培训会,提升全市招商人员对《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出台背景、重大意义、核心亮点的认识,对我市深化“一制三化”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在宣传推介我市营商环境、坚定招商信心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加强诚信建设服务项目落地。继续加大项目匹配、考核体系引导、招商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工作,针对各区重点招商项目,会同相关市级部门,加强项目动态监控,做好招商引资服务工作,促进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推动民营经济在我市持续健康发展。
下一步,我办将积极配合市商务局与市合作交流办做好招商引资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民营企业来津发展。
2020年10月20日
(联系人:王 健;联系电话:24538355)
附件:
分享到: